公司簡介

公司簡介

 

陞泰科技成立於西元 1996 年,為全球知名的 CCTV 監控製造商,並曾以其穩定成長的銷售佳績與實務的經營哲學,成為台灣監控業最大的上市公司。陞泰科技一直致力於技術、產品與應用的創新。經過數年的研發與產業經驗,陞泰科技為第一間支援手機平台監控的廠商,並提供了全系列完整的監控產品。

EagleEyes 為陞泰科技自行開發的手機應用程式,自從推出後,下載率一直居高不下。這款手機程式讓遠端監控的應用延伸到智慧型手機與平板上。在 2010 年,Push Video 主動即時影像推播功能首次導入 EagleEyes 與全系列產品,只要發生警報事件,在五秒內手機即會收到推播訊息,讓您立即看到錄影回放。此影像主動推播技術,將傳統的監控系統由被動式監控,一舉改為主動式通知。

在硬體方面,陞泰科技成立至今二十餘年,從一開始推出類比式影像監控的錄影主機與攝影機,逐步跨入百萬畫素網路式影像監控,再進而邁向 4K2K 高畫質影像監控,搭配各式影像處理配件與軟體,為每一代的影像沿革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讓客戶無論是要家用、商用或標案用,都能找到最適合的產品與技術支援。未來陞泰科技也將繼續迎接挑戰、持續研發新技術,為我們的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公司沿革

公司沿革

 

1996 陞泰科技成立,資本額美金 15 萬,專精 CCTV 監控產品的設計與製造。
1997 推出彩色與黑白 CCD 攝影機,以及全世界最小的針孔攝影機。
1998 推出彩色與黑白的四分割影像處理器。
1999 公司增資到美金 200 萬,並擴大銷售通路到各個國家。
2000 成立電子元件部門,代理半導體元件。獲得 ISO 9001 認證。
2001 利用自行設計之 ASIC 做出四分割影像處理器。
2002 推出全系列 DVR 數位影像錄影主機。
2003 增資到美金 USD 1400 萬。公司上櫃。
2005 公司上市。推出全世界第一台 16 路 MPEG4 數位影像錄影主機。
2006
  • 全產品導入 RoHS。
  • 推出第一支在 J2ME 與 WinCE 手機平台上使用的 EagleEyes 監控應用程式。
2007
  • 2007 年 5 月成為 Austria micro systems 的代理經銷商。
  • 成為 Linear Tech 的授權經銷商。
2008
  • 2008 年,電子元件部門從陞泰科技獨立出去,成立子公司「樵屋國際」,由陞泰科技百分百持股。
  • 推出可自動撥號到手機的 3G DVR 錄影主機系列 (RECpro 系列)。
2010
  • 推出 iPhone 版與 BlackBery 版的手機 APP EagleEyes。
  • 推出 Push Video 主動即時影像推播技術,可自動推播事件通知到 iPhone,並將此技術導入 IVS DVR 錄影主機系列。
  • 台灣第一大 CCTV 監控製造商。
2011 推出第一支全方向網路型攝影機,以及 iPad 版和 Android 版的 EagleEyes。
2012 推出第一台 PnP 隨插即用網路型錄影主機,以及全系列網路攝影機。
2014
  • 推出適合專案使用的 IP 解決方案。
  • 推出全新的 HD CCTV 產品線。
2015
  • 推出全系列 HD CCTV (TVI) 錄影主機與攝影機。
  • 推出全新的 64 路網路型錄影主機與兩百萬畫素網路攝影機。
2016 推出 Real-Time HD CCTV (TVI) 錄影主機系列、EZUM 電動變焦 TVI 攝影機系列,以及星光級 TVI 攝影機系列。
2018 獲得 ISO 9001: 2015 & ISO 14001:2015 認證。
2019 推出 100% MIT 錄影主機系列。

未來願景

未來願景

 

陞泰科技長久以來一直致力於研發新技術並提供最具競爭力的產品,不僅讓我們成為市場上的最大贏家,也讓我們的客戶擁有最好的服務。

未來,陞泰科技將繼續結合既有的半導體元件經銷經驗與監控業領導優勢,持續研發新技術,開發創新的數位與網路型監控產品,讓客戶擁有最佳產品、最佳價格與最佳服務。

 


 

 


iPhone® 與 iPad® 為 Apple Inc. 的註冊商標。
YouTube 為 Google Inc. 的商標。
HDMI、HDMI 標誌與 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 為 HDMI Licensing LLC. 的註冊商標。
Facebook 為 Facebook, Inc. 的商標或註冊商標。
DENSO 標誌為 DENSO CORPORATION 的商標,AVTECH 陞泰科技已獲得授權於行銷文宣上使用其標誌。任何第三方未經 DENSO CORPORATION 授權使用 DENSO 標誌即可被視為侵犯其商標使用權。
出現在本網站的其他品牌或產品名稱也許為其各自擁有者之商標與 / 或註冊商標。